当前位置: 首页 >  要文 > 正文

全球热讯:从国内到海外 氢燃料产业链企业“出海”任重而道远

2023-06-08 12:50:47 来源:中国汽车报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国内氢燃料电池产业链企业正加速“出海”。  在实现“双碳”目标以及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国外正大力发展氢燃料产业链,尤其是欧洲。得益于国内市场在商用车领域的先行优势,国内氢燃料电池产业链企业正利用此前积累的经验和优势,抢抓海外市场机遇。  前不久,《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了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参展商重塑集团副总裁马晶楠,窥探到当下海外市场的变化以及国内氢燃料电池产业链“出海”的缩影。 从默默耕耘到满怀期待 海外市场已发生“质变”今年上半年,有两场国际展会吸引了国内氢燃料电池企业积极参展。它们分别是3月的东京燃料电池展以及4月的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  “大家对整个产业都抱有很大的期待。今年的几场展会,汇聚了来自中国、欧美等各个国家的氢能产业链供应商。”马晶楠告诉记者,作为全球最大的工业展,欧洲国际氢能燃料电池展能够在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拥有独立展区,涵盖氢能制、储、运、用的全产业链,足以可见欧洲对氢能的重视。  记者了解到,今年的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更为国际化,特别是中国企业展商数量众多。在总计4000余家展商中,中国企业数量超过700家,仅次于德国本土展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内氢能企业“出海”的决心。  今年首次参加欧洲国际氢能燃料电池展的江苏科润膜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大伟表示,在展会上结识了众多氢能领域的行业领军企业,加深了对全球氢能产业的理解,也更加坚定了进军国际氢能市场的决心。  “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氢能行业的参与者都在默默耕耘。”马晶楠告诉记者,“氢能作为一个能源载体,以前不少人觉得这仅仅是一个想法,现在整个行业都在为之努力。”当前,国内市场推出了很多氢能产品,在市场端的应用场景也有突飞猛进的表现。如,华丰燃料电池推出了TL Power 150发动机,是面向城际客车、重卡打造的150kW大功率氢燃料系统;氢璞创能已推出第六代氢燃料电池电堆,以满足长途重卡、船舶乃至分布式发电对于燃料电池高功率及长寿命的需求等等。  “海外市场也在动,没有停。”马晶楠强调。作为行业的参与者和亲历者,马晶楠能明显感觉到,欧洲市场从政策引导、产业链集群再到市场端,对燃料电池和氢能的认知有了很大提升。事实上,在去年9月的德国国际汽车及智慧出行博览会(IAA MOBILITY)上,就能够看出海外氢能产业的一些变化。  “海外市场不仅有量级上的变化,也有一些质变。”她认为,2023年,以燃料电池和氢能为主的科技真正逐渐步入大众视野,转入商业化。产业越来越活跃、进驻者越来越多,已经成为当下的一大趋势。而这将有助于商业化产业化集群的发展。  据悉,在海外市场化需求的驱动下,目前包括重塑集团在内的企业,在国际合作方面也有了新的探索。并不只是停留在产品交易层面,还包括共同研发产品等。  加速发力海外市场 任重而道远“2017年时,我们就开始思考,海外有哪些市场可以逐步发力,同时开始进行商业化布局以及开始思考产品模式。”据马晶楠介绍,重塑集团在海外业务的布局上,也经历了不同的几个阶段。  2017年7月,重塑集团正式建立加拿大团队,在温哥华组建了北美研发中心;2019年3月,重塑集团自主设计研发的第一代首台Polaris电堆在温哥华研发中心下线;2022年,重塑集团在瑞士设立欧洲办公室,负责欧洲市场开拓及售后服务;同年在德国设立燃料电池汽车工程服务中心,搭建覆盖欧洲市场的工程服务团队。  随着海外市场的拓展,重塑集团的产品也在应用端开始落地。去年6月,重塑集团与德国Clean Logistics(CL)公司合作推出了燃料电池改装重卡Fyuriant;2022年9月,在德国国际交通运输博览会上,重塑集团与舍弗勒共同开发的燃料电池小型商用车HyCraft亮相等等。  事实上,重塑集团的“出海”是当下国内氢燃料电池企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段时间以来,不断有海外订单消息传来。比如,海卓科技与俄罗斯客户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完成了首批200kW燃料电池系统订单的签署;3月30日,潍柴巴拉德合资公司的氢燃料重卡出口澳大利亚;鸿基创能、武汉理工氢电等膜电极企业产品出口提速;当月,考克利尔竞立接连签下7个国内外制氢系统订单,一系列产品将应用于新能源、气体、玻璃等多个行业;此外,国富氢能与巴西YDRO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携手拓展巴西氢能市场,双方将设立合资公司,未来3年计划在巴西投资3亿美元。  近年来,基于氢能广阔的应用场景以及庞大的产业链价值,美国、日本、韩国以及欧洲各国都高度重视氢能产业发展,并发布了相关的发展战略和支持政策。据初步统计,目前全球已有42个国家和地区发布了氢能政策,36个国家和地区的氢能政策正在筹备中。  谈及带领重塑集团拓展海外市场的过程,马晶楠坦言“阻力与收获都有”,并直言“这是一段任重道远的经历”。在海外市场做项目闭环的经历,马晶楠更是提到需要秉承“生态思维”。这个产业目前还在前期推动过程中,需要和来自当地上下的游合作伙伴一起推动产业向前发展,而在这个过程中,寻找相同理念的合作伙伴或供应商非常关键。  从整体来看,氢能整个行业都处于增长期,国外市场与国内市场的发展过程还是有比较多的相似之处。她告诉记者,氢燃料电池整个产业链比较长,如果想要落实实际的案例,把商业化做闭环,需要打通氢气的制、储、运、加、产品制备、下游场景、产品保护等。作为处于中游的企业,重塑集团以做产品为立足,以技术开发和产品商业化来拉动整个产业的闭环。  正走向海外的“中国经验”“和中国市场相比较,海外针对燃料电池讨论的时间比较长。不过,在燃料电池商业化以及上量的步伐中,这几年中国的节奏比较快,特别是在商用车这一块。”谈及“出海”经验,马晶楠表示,在“减碳”的大背景下,海外市场对燃料电池与氢能的整体应用有迫切的需求。不过,目前氢能行业也面临着一些实际的问题,包括技术、法规、市场端瓶颈等,这些都需要逐步去解决。  可以看到,目前我国一些氢能企业在国内市场的竞争中已经得到了充分历练,在诸多领域已经具备同国外对手一较高下的实力。这也就意味着,在国内市场已经做了示范应用项目的企业,可将技术、商业化、生态思维等方面的经验,嫁接到海外市场有需求的行业。  不过,马晶楠也强调,“在拓展海外市场的过程中,海外的政策、市场环境以及客户的耕耘都是比较重要的环节。”  对于氢燃料电池的应用,现在外界所熟知的还是以车用为主,尤其是在商用车领域。从目前国内外市场的发展状况来看,商用车领域的应用还将进一步拓展。“除此之外,在发电领域,燃料电池也有比较大的应用平台。将来,车用领域和非车用领域都需要重塑集团重点关注。”马晶楠说。  值得注意的是,加氢站同样是氢燃料电池在海外市场发展的瓶颈之一。据悉,目前德国已经有100余座加氢站。不过,整体的数量还比较少,同时也受到设备稳定性等一些因素的制约。此外,海外天然气价格的上涨也给欧洲当地的氢能价格带来了比较大的冲击。  “我们认为,接下来几年,燃料电池商用车在欧洲会有很大的关注度。不过,欧洲要上量的话,还需要跟着车企的大项目才能达到一定量级的提升。今年二季度末,欧洲在量上会有比较大的提升。”对于氢燃料电池在海外乘用车领域的拓展,马晶楠也提到,随着丰田在2025~2027年之间的第三代产品迭代,氢燃料电池乘用车的规模会稳步增长。随着加氢站的普及、加氢站网络基础的建设以及氢气价格的相应下调,乘用车领域也会有比较大的增长。  需要注意的是,在乘用车方面,纯电动汽车在德国近几年的表现也非常不错。因此,未来氢燃料电池在乘用车方面的表现,还需要看消费者对续驶里程、充电或加氢的便利性等方面的考量。

标签:

<  上一篇

6月8日山东石横特钢对建筑钢材出厂价格调整信息 全球最资讯

下一篇 >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