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英国《卫报》5月8日文章,原题:北京正如何利用货币抵御未来制裁 十多年来,中国一直努力降低对美元的依赖,以防范来自美国经济的风险并渴望扩大自身影响力。过去一年来,努力使中国经济免遭基于美元的制裁成为与美元“脱钩”的最重要推动力。
俄乌冲突爆发后,(美西方)对俄施加经济损害的武器之一就是从根本上不让俄参与基于美元的交易,从而限制俄与别国开展贸易的能力。但一个意想不到的赢家从西方制裁中脱颖而出:人民币。今年2月,人民币在历史上首次取代美元成为俄交易量最大的外币。
中国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始于俄乌冲突前,尽管人民币在全球使用方面仍远落后于美元,但来自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的数据显示,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人民币在全球贸易融资市场的占比增长一倍多。
中国还鼓励其他国家使用人民币开展国际交易。近来,阿根廷和巴西都达成以人民币而非美元结算中国进口商品的协议。上月,孟加拉国政府官员表示,该国与俄罗斯已商定同意使用人民币来支付俄在该国建设的核电站项目款项。这是罕见的人民币被用于不涉及中企国际交易的例子。
中国经济与西方的交织程度很高,许多分析人士认为,从经济上看西方不可能在不引发严重自我伤害的情况下惩罚中国。即便如此,中国仍希望尽可能地保护自己,而人民币的国际化就是防御措施的一部分。
今年3月,一家中企与一家法国跨国公司达成首单以人民币结算的进口液化天然气采购交易,成交量约6.5万吨。中国不希望(继续)依赖使用美元购买必需品,因此这是确保中国能源安全的关键一步。
中国还开发SWIFT的替代平台和数字人民币。尽管这些技术创新的重要性比不上令人民币在国际上受欢迎的政治因素,却是中国将人民币转变为美元替代选项的广泛行动的一部分。与美元“脱钩”的行动,还与国家自豪感有关。(作者艾米·霍金斯,丁玎译)
来源:环球时报
标签:
要文